IMCIVREE 的获批与适应症拓展,均基于多项高质量临床试验的坚实数据,涵盖单基因肥胖、BBS 相关肥胖、获得性下丘脑肥胖等不同人群,全面验证了其疗效、安全性与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证据支撑。

单基因肥胖与 BBS 肥胖研究:两项为期 1 年的开放标签 III 期试验纳入 27 例 POMC/PCSK1/LEPR 突变患者,主要终点为 1 年体重降幅≥10% 的比例。结果显示,63% 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平均体重降幅达 15.6%,BMI z 评分(儿童)平均降低 0.8,同时饥饿感评分显著下降 42%。另一项针对 BBS 患者的试验中,12 例 2-6 岁儿童患者治疗 1 年后,83% 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药物作用相关良性反应),58% 的患者呕吐症状改善,体重增长速率显著放缓,证实其在低龄儿童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获得性下丘脑肥胖 TRANSCEND 研究:这是该领域规模最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III 期试验,纳入 120 例 4 岁以上患者,按 2:1 分配至 IMCIVREE 组与安慰剂组。52 周顶线结果显示,IMCIVREE 组 BMI 较基线下降 16.5%,安慰剂校正后差异达 - 19.8%(p<0.0001);成人与儿童亚组疗效一致,分别实现 19.2% 与 20.2% 的 BMI 降幅,83% 的患者 BMI 降幅≥5% 或 BMI z 评分降低≥0.2。安全性方面,IMCIVREE 的耐受性良好,在超过 700 例患者的 10 年长期研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色素沉着(78%)、注射部位反应(96%)、恶心(56%),多为轻度至中度,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多在治疗前 4 周出现,数日内可自行缓解。需警惕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抑郁与自杀意念(26%)、自发性阴茎勃起(男性 23%),但发生率较低且可通过监测与干预控制,无新增严重安全信号。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