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药品专题 >

试验显示Tecentriq可增强双靶向治疗反应率

        2025-10-10 15:53              


 
Tecentriq
 
对于高危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和HP双重HER2靶向疗法是标准的治疗方案。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在预后和HER2靶向疗法的反应中起着核心作用,这促使人们探索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HER2靶向抗体配对使用。根据2023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上公布的APTneo Michelangelo三期试验(NCT03595592)结果,Tecentriq加新辅助Herceptin、Perjeta和化疗可改善病理完全反应(pCR)。
 
Tecentriq联合疗法临床试验动态 
 
开放标签3期APTneo试验招募了661例可手术或局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之前未接受过化疗。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3组中的1组:
 
A组患者接受Herceptin治疗,初始剂量为8毫克/千克,之后为6毫克/千克,加上Perjeta,初始剂量为840毫克,之后为420毫克,再加上卡铂,曲线下面积为2,每21天一次,第1天和第8天一次;紫杉醇,90毫克/平方米,每21天一次,第1天和第8天一次,共6个周期。在最后一次新辅助治疗后4周内,患者接受明确的手术治疗。随后,他们又接受了12个周期的HP辅助治疗。
 
B1组患者接受每21天60毫克/平方米的多柔比星加每21天600毫克/平方米的环磷酰胺治疗3个周期,然后接受HPCT治疗3个周期,再加上每3周1200毫克的Tecentriq。他们继续接受手术和辅助HP及Tecentriq治疗12个周期。
 
B2组患者接受HPCT加Tecentriq治疗6个周期,然后接受手术和HP及Tecentriq辅助治疗12个周期。
 
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比较A组和B组在最后一名患者随机化后5年的无事件生存期(EFS)。pCR是重要的次要终点。
 
ITT人群随机化时的主要患者特征非常均衡。A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范围为29-79岁);B1和B2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0岁(范围为21-81岁)和49岁(范围为24-78岁)。在A、B1和B2组中,超过44%的患者患有局部晚期疾病(45.3%;45.0%;44.1%),约30%的患者(30.5%;29.8%;30.9%)PD-L1阳性。此外,分别有39.0%、34.9%和30.9%的患者雌激素受体阴性。
 
Tecentriq联合疗法更新治疗数据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HP加卡铂和紫杉醇(HPCT;A组;n=223)的pCR为52.0%,而Tecentriq加HPCT加或不加蒽环类药物(B组;n=438;P=.091)的pCR为57.8%。接受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AC)及Tecentriq治疗后再进行HPCT治疗的患者(B1组;n=218)的pCR明显高于单纯HPCT治疗的患者,分别为61.9%vs52.0%(P=.022)。接受Tecentriq+HPCT治疗而不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患者(B2组;n=220)与单独接受HPCT治疗的患者的pCR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3.6%vs52.0%(P=.526)。
 
在一项多变量分析中,蒽环类药物治疗、PD-L1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阴性表达以及存在30%[或更高]的基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sTILs]都与更高的pCR概率相关。港安健康国际医疗介绍,B1组与A组的pCR比值比(OR)为1.58(95%CI,1.07-2.33;P=.022)。PD-L1阳性与阴性的pCROR为1.57(95%CI,1.10-2.23;P=.012),雌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的pCROR为2.16(95%CI,1.53-3.06;P<.0001)。B1组与A组中高sTILs与低sTILs的pCROR值为1.58(95%CI,1.07-2.34;P=.021)。
 
A、B1和B2臂中至少有15%的患者出现任何等级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分别包括贫血(19.6%;19.9%;24.5%)、气喘(26.5%;38.9%;29.6%)、便秘(6.8%;16.2%;8.8%)、腹泻(64.8%;52.8%;64.8%)、疲劳(21.5%;22.2%;19.4%)、粘膜炎症(13.7%;17.1%;20.4%)、恶心(42.9%;53.7%;44.9%)、中性粒细胞减少(23.7%;25.9%;24.5%)、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8.3%;15.7%;18.5%)、皮疹(12.3%;5.1%;15.3%)和呕吐(16.0%;22.7%;18.5%)。
 
在A组中,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TRAEs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2.3%)、中性粒细胞减少(11.9%)、腹泻(3.2%)、贫血(1.4%)、气喘(0.9%)、疲劳(0.5%)和粘膜炎症(0.5%)。在B1组中,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TR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6.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0.6%)、腹泻(6.9%)、贫血(3.7%)、气喘(3.7%)、呕吐(0.9%)、疲劳(0.9%)、粘膜发炎(0.5%)和恶心(0.5%)。在B2组中,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TR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4.8%),其次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0.6%)、腹泻(6.4%)、贫血(2.3%)、气喘(2.3%)、呕吐(1.9%)、粘膜发炎(0.9%)、皮疹(0.6%)和疲劳(0.5%)。
(责任编辑:编辑露露)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