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
很大程度上靶区定位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因而治疗过程必须依赖可靠的制导设备。通常在靶向治疗前用计算机勾画出靶区,制定治疗计划,精确定向引导,实时监测,保证准确地杀死靶区局部的肿瘤细胞,等体积靶向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以达到局部杀灭的目的。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肿瘤为目标, 采用有选择、针对性较强、患者易于接受、反应小的局部或全身治疗, 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肿瘤, 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为目的的各种手段的总称。目前, 肿瘤靶向治疗凭借其特异性与靶向性, 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按治疗原理可分为生物性靶向治疗、化学性靶向治疗、物理性靶向治疗三大类。下面主要介绍的是生物性靶向治疗。
生物性靶向治疗
生物性靶向治疗中,比较成熟的是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这种疗法的理念,是"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原理来治疗肿瘤,利用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细胞来治疗肿瘤的同时,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因具有以下的优点:
1. 免疫细胞在体外处理,可绕过体内肿瘤免疫障碍的种种机制,从而选择性地发挥抗肿瘤免疫反应。如新鲜分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往往缺乏抗肿瘤效应,而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恢复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肿瘤抗原特异性耐受的免疫细胞可被逆转。
2. 免疫细胞的活化及效应过程往往由一些细胞因子介导,而目前基因工程可大量克隆不同的细胞因子,也可大量克隆肿瘤抗原或多肽,这使体外活化扩增大量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更为可行方便。
3. 免疫细胞的体外活化扩增可避免一些制剂体内大量应用带来的严重毒副作用,如:IL-2、TNF-α、IL-4、IL-7、IL-12等具有抗肿瘤作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CD3)的体内应用可激活T淋巴细胞,但这些制剂由于其复杂的多种作用,在体内大量应用可导致严重的甚至致死性副作用,这也是这些因子难以被批准临床使用的重要原因,而在体外操作可避免这些副作用。
4. 目前已能在体外大量扩增自体或异基因的抗肿瘤免疫细胞,其数量大于肿瘤疫苗在体内激活的效应细胞数,一些体外培养的免疫细胞已进入临床治疗试验。实验显示肿瘤疫苗在体内应用可增加体内的肿瘤特异性CTL数量,但到一定时候,体内的CTL到达平台期而不再增加,这主要由体内存在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网络限制了CTL克隆的扩增。而在体外培养可突破此调节网络,大量扩增免疫效应细胞。
(责任编辑:admin)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