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Blenrep 与 BCMA 靶向新兴疗法对比

        2025-11-24 15:23              


        随着 BCMA 靶向疗法的快速发展,除 Blenrep(ADC 药物)外,BCMA CAR-T 疗法(如 idecabtagene vicleucel)、BCMA 双特异性抗体(如 teclistamab)等新兴疗法陆续获批,为 RRMM 患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但不同疗法在疗效、安全性、给药方式、适用场景等方面各有差异,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选择策略,才能最大化治疗获益。​
       三者核心差异对比及选择逻辑如下:​

疗效与缓解深度:BCMA CAR-T 疗法的客观缓解率(ORR)最高,达 90% 以上,完全缓解(CR)率超 60%,但缓解持续时间有限,中位 PFS 约 12-18 个月;Blenrep 联合方案 ORR 达 78%,CR 率 18.9%,中位 PFS 达 14.9 个月,疗效稳定且持久;BCMA 双特异性抗体 ORR 约 80%,CR 率 30%,中位 PFS 约 11 个月。选择时,对深度缓解需求高、体能状态好的年轻患者,可优先考虑 CAR-T 疗法;对需长期维持治疗、体能状态一般的患者,Blenrep 联合方案更具优势。​
        安全性特征:Blenrep 的核心风险为眼部毒性(黑框警告),无严重骨髓抑制,耐受性较好;CAR-T 疗法的主要风险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约 40%)、神经毒性(发生率约 20%),且需严格住院监测;双特异性抗体的主要风险为感染(发生率约 35%)、贫血(发生率约 40%)。因此,有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Blenrep,老年、体能状态差的患者需规避 CAR-T 疗法的急性毒性风险。​
       给药方式与可及性:Blenrep 为静脉输注,每 3 周一次,门诊即可完成治疗,可及性高;CAR-T 疗法需经白细胞采集、体外培养、回输等复杂流程,仅能在少数具备资质的中心开展,且治疗周期长(约 1-2 个月);双特异性抗体多为皮下注射,给药便捷,但部分产品仍未在国内上市。对基层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Blenrep 的可及性优势显著。​
适用场景:Blenrep 联合方案适用于 RRMM 二线及以上治疗,尤其适合 CD38 单抗耐药、高危患者;CAR-T 疗法多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或对其他靶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双特异性抗体可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适合无法耐受 ADC 或 CAR-T 的患者。​
       临床选择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治疗线数、体能状态、合并症、基因特征、经济状况及医疗资源可及性,制定 “个体化 + 序贯化” 治疗策略 —— 例如,年轻高危患者可先采用 CAR-T 疗法实现深度缓解,后续以 Blenrep 联合方案维持治疗;老年患者可直接选择 Blenrep 联合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CAR-T 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换用 Blenrep 或双特异性抗体,实现跨疗法序贯,延长生存。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