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PALYNZIQ 关键不良反应的精准防控

        2025-11-22 09:29              


        PALYNZIQ 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注射部位反应为主要特征,虽多数可通过规范管理控制,但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需制定精准防控策略,保障用药安全。​

        过敏反应的防控:过敏反应是 PALYNZIQ 最需警惕的不良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引发过敏发作,发生率约 10%,且可能在治疗期间任何时间发生。其发生机制与药物的免疫原性相关,聚乙二醇化修饰虽降低了免疫原性,但仍有部分患者会产生抗体。防控策略需贯穿 “预处理 - 监测 - 急救” 全流程:一是治疗前准备,所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学习过敏反应的识别和急救方法,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确保随时可使用;二是初始剂量监测,第一针必须在医疗机构内注射,观察至少 60 分钟,后续剂量注射后也需观察 30-60 分钟,避免独处;三是分级处理,1-2 级过敏反应(轻度荨麻疹、瘙痒)可继续治疗,同时给予抗组胺药预防;3-4 级过敏反应(呼吸困难、面部肿胀、低血压)需立即停药,注射肾上腺素并就医,待症状控制后评估是否重启治疗,重启时需降低剂量并加强监测。此外,医生可根据患者过敏风险,在注射前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
       注射部位反应的管理:注射部位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20%),表现为疼痛、红肿、瘙痒、硬结等,多为轻至中度,随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降低。防控核心在于 “注射规范 + 局部护理”:一是注射技术优化,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皮下脂肪丰富的区域,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注射时采用垂直进针,缓慢推注药物,减少局部刺激;二是局部护理,注射后可进行冷敷(每次 15-20 分钟),缓解疼痛和红肿;若出现硬结,可使用温和的按摩或热敷促进吸收;三是分级处理,1-2 级反应(轻度红肿、疼痛)无需停药,加强护理即可;3 级反应(严重红肿、溃疡)需暂停该部位注射,更换注射区域,必要时给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
        其他常见不良反应的管理:关节痛、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 20%,多为轻至中度,无需停药。关节痛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症治疗;头痛可通过休息、补水缓解,避免劳累;恶心、呕吐可在注射前 30 分钟给予止吐药(如昂丹司琼)预防,或调整注射时间(如睡前注射)。长期治疗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出现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等异常,需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通过精准的不良反应防控策略,90% 以上的患者可耐受 PALYNZIQ 治疗,因不良反应停药率仅约 5%-10%,安全性可控。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