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bipenem HB 的临床突破,源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设计与强效抗菌机制 —— 既保留了传统碳青霉烯类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抗菌活性,又通过前药技术解决了口服吸收难题,同时对多种耐药机制具有交叉克服能力,成为多重耐药感染治疗的 “精准利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核心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药物分子进入细菌体内后,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高度结合,尤其对 PBP2 和 PBP3 具有高亲和力,阻断肽聚糖交联反应,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无法维持形态,最终在渗透压作用下破裂死亡。tebipenem 作为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中保留了碳青霉烯环的核心骨架,同时优化了侧链结构,使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穿透性显著提升,尤其能有效穿透产 ESBL 菌株的外膜屏障,解决了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因外膜穿透不足导致的耐药问题。
针对临床常见的耐药机制,tebipenem HB 展现出强大的突破能力:一是对 ESBL 耐药菌株,其对 β 内酰胺酶(包括 TEM、SHV、CTX-M 型)具有高度稳定性,不易被酶水解破坏,抗菌活性不受影响;二是对部分碳青霉烯酶(如 OXA-48 型)产生菌株,仍能保持中等抗菌活性,MIC 值(最低抑菌浓度)多在 4μg/mL 以下,而传统口服抗生素对这类菌株几乎无活性;三是对喹诺酮类耐药菌株(如拓扑异构酶突变菌株),tebipenem HB 的作用机制与喹诺酮类完全不同,无交叉耐药性,可作为替代治疗选择。
前药技术的创新是 tebipenem HB 实现口服给药的关键:tebipenem 本身口服吸收极差(生物利用度 <5%),而 tebipenem HB 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引入 HB 吸收增强剂,改善了药物在肠道内的溶解性和通透性,使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至 25%-30%。口服后,药物在肠道内快速吸收,经血液转运至感染部位,在肾脏、膀胱等组织中浓度显著高于血药浓度(组织 / 血浆浓度比达 2-3 倍),尤其适合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这种 “强效抗菌 + 口服吸收” 的双重优势,使 tebipenem HB 既具备碳青霉烯类的 “杀菌强度”,又拥有口服制剂的 “使用便捷性”,为多重耐药感染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