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EYLEA 的生物类似药,Eydenzelt 与原研药在核心属性上高度一致,但在市场定位和患者获益方面又具有独特价值。两者的对比不仅能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生物类似药,也能凸显 Eydenzelt 的临床与社会价值。

从核心成分与疗效来看,两者的活性成分均为阿柏西普,作用机制完全相同,均通过抑制 VEGF-A 和 PlGF 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3 期临床试验已证实,两者在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上无显著差异,适应症也完全一致,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等四大视网膜疾病。在给药方式和治疗方案上,两者也保持一致,均为玻璃体腔注射,给药间隔为 1 个月或更长,临床使用场景可完全替代。
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研发模式与市场定价。原研药 EYLEA 由再生元(Regeneron)和拜耳(Bayer)联合研发,经过了漫长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研发投入巨大,因此定价较高,去年全球销售额达 95.23 亿美元。而 Eydenzelt 作为生物类似药,无需重复开展大规模原创性研究,只需证明与原研药的生物相似性,研发成本显著降低,因此定价通常比原研药低 20%-50%,能大幅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此外,Eydenzelt 的上市还能提升市场竞争活力,打破原研药的垄断格局,促进整个视网膜疾病治疗领域的药物可及性提升。对于医保体系而言,生物类似药的纳入能降低医保支出,让有限的医保资金覆盖更多患者;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多一种治疗选择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尤其是对原研药价格敏感的患者。可以说,Eydenzelt 与原研药的关系并非 “替代”,而是 “互补”,共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可及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