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VONVENDI 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管理

        2025-11-12 08:55              


        尽管 VONVENDI 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但作为血液制品类生物制剂,临床应用中仍需通过 “分层防控 - 精准监测 - 规范处理” 的体系化管理,平衡疗效与安全风险。​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临床数据显示,VONVENDI 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23.5%,以轻度至中度为主。最常见的是注射部位反应(8.7%),表现为输注部位红肿、疼痛、瘙痒,多在输注后 1-2 天内自行缓解。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上臂静脉、股静脉等大血管输注,避免手背小静脉;输注速度控制在 1-2 mL/min,避免过快输注导致局部刺激;输注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药物残留。若出现中度反应,可局部冷敷(每次 15 分钟,每日 3 次),无需暂停治疗。其次是头痛(6.3%)与恶心(4.5%),多与输注速度过快或剂量过高相关,调整输注速度至 0.5 mL/min 后可显著缓解,必要时可预防性服用布洛芬(每次 200mg,输注前 30 分钟)。​
       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防控:需重点警惕两类严重事件:一是超敏反应(发生率<0.5%),表现为全身皮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多在输注后 10 分钟内发生。防控关键在于输注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对有生物制剂过敏史的患者进行皮试;输注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备好肾上腺素(1:1000,0.3-0.5 mL)急救设备,一旦出现反应立即停药并注射肾上腺素。二是血栓事件(发生率<0.3%),VWF 过量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尤其在围手术期或联合激素治疗的患者中风险略高。防控措施包括:严格按出血严重程度调整剂量,避免过量输注;治疗期间监测 VWF:RCo 活性,维持谷值在 50%-80%(大出血时);对合并心血管疾病、肥胖的高危患者,输注后 24 小时监测凝血功能(PT、APTT、D - 二聚体)。​
       特殊人群安全管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因安全性数据有限,需在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使用,建议仅用于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老年患者(≥65 岁)无需调整剂量,但因血管弹性下降,注射部位反应风险略高,需选择更粗大的输注血管;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清除率与健康人群无显著差异,无需剂量调整,但需每 12 周监测肝肾功能与凝血指标。此外,VONVENDI 生产过程中无血源成分添加,无需常规筛查血源传染病,但仍需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指标(血常规、炎症因子),避免继发感染。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