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TREMFYA 的不良反应与科学应对策略:平衡疗效与安全的临床智慧

        2025-11-10 10:01              


       尽管 TREMFYA(guselkumab)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但作为生物制剂,临床应用中仍需关注其潜在不良反应,通过 “早期识别 - 分级处理 - 动态监测”,在保障疗效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实现 “疗效 - 安全” 的最佳平衡。​

       感染性不良反应是临床最需关注的类型,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2.5%、9.8%、4.2%,多为轻度至中度。应对策略需分层实施: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口服对症药物(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无需暂停 TREMFYA;尿路感染患者需进行尿常规与尿培养,根据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可继续用药;若出现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发生率 1.2%),需立即暂停 TREMFYA,待感染控制后再评估是否重启治疗,重启时建议从低剂量开始,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约 6.3%,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多在注射后 1-2 天内缓解。预防措施包括:注射前将药物从冰箱取出放置至室温(避免冷刺激),选择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脂肪丰富部位轮换注射,注射后避免揉搓;若出现轻度反应,可局部冷敷(每次 15 分钟,每日 3 次);若反应持续超过 3 天或出现硬结,需排查感染,必要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需重点警惕:一是过敏反应(发生率<0.5%),表现为全身皮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一旦出现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急救,并永久停用 TREMFYA;二是结核再激活(发生率<0.1%),用药前需进行结核筛查(结核菌素试验或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患者需先完成抗结核治疗(通常 6-9 个月),再启动 TREMFYA;三是恶性肿瘤风险(发生率<0.3%),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需在医生评估获益大于风险后使用,治疗期间每 6 个月进行一次肿瘤筛查。​
      特殊人群不良反应管理需个体化:老年患者(≥65 岁)感染风险略高(严重感染发生率 1.8%),需加强呼吸道防护,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每 8 周监测一次肝肾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动物实验显示无胎儿毒性,但人体数据有限,建议仅在必要时使用,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通过建立规范的不良反应管理体系,结合患者教育(如指导患者识别感染早期症状),能让 TREMFYA 在发挥强效抗炎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用药安全,为患者长期治疗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