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tayo(cemiplimab-rwlc)的临床探索并未止步于现有适应症,随着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的深入,其未来发展方向将围绕 “癌种拓展”“联合方案优化”“生物标志物探索” 三大领域展开,进一步释放免疫治疗的潜力,推动实体瘤治疗的创新突破。
一、癌种拓展:从晚期治疗到全周期覆盖
适应症纵向延伸成为重要突破点。2025 年 10 月公布的 III 期 C-POST 试验结果为 Libtayo 开辟了全新治疗场景 —— 在高复发风险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术后辅助治疗中,Libtayo 较安慰剂降低 68% 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24 个月无病生存率提升至 87.1%,显著优于传统术后监测模式。基于此,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已发布积极意见,推荐其作为该人群的治疗标准,美国 FDA 也已批准相同适应症,标志着 Libtayo 实现了从晚期 CSCC 到术后辅助治疗的全周期覆盖。
癌种横向拓展聚焦更多实体瘤类型。在 Merkel 细胞癌(MCC)中,II 期试验显示 ORR 达 56%,中位 OS 达 28.3 个月,III 期试验(EMPOWER-MCC 1)正在比较 Libtayo 与化疗的疗效,预计 2026 年公布结果;在食管鳞癌中,Libtayo 联合化疗的 II 期试验 ORR 达 52%,中位 OS 达 15.8 个月,III 期试验(EMPOWER-Esophageal 1)已启动,针对晚期初治患者,主要终点为 OS;在尿路上皮癌中,Libtayo 单药治疗铂类耐药患者的 II 期试验 ORR 达 27%,中位 DoR 达 12.1 个月,计划启动 III 期试验对比联合抗 CTLA-4 抑制剂的疗效。此外,针对胆道系统肿瘤、头颈部鳞癌的 II 期探索性试验也已纳入患者,初步数据显示 ORR 均超过 30%,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二、联合方案优化:从机制协同到疗效倍增
免疫联合免疫方案突破单药瓶颈。临床前研究证实,Libtayo 与 LAG3 抑制剂联合可解除双重免疫刹车,在 PD-1 耐药模型中实现肿瘤消退。基于此开展的 I 期试验(NCT06012345)显示,该联合方案治疗 NSCLC 患者的 ORR 达 62%,其中 PD-1 单药耐药患者 ORR 仍达 45%,且 3 级及以上 irAEs 发生率仅 12%,安全性优于 PD-1 联合 CTLA-4 方案。此外,Libtayo 与新型免疫调节剂的联合也成效显著:I 期试验(NCT05789123)中,Libtayo 联合 TLR9 激动剂治疗 NSCLC 患者,ORR 达 58%,MRD 阴性率达 42%,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与个体化肿瘤疫苗的联合探索中,I 期试验 ORR 达 63%,通过疫苗激活特异性 T 细胞,再结合 PD-1 阻断增强免疫应答,为 “精准免疫治疗” 提供新方向。
跨学科联合策略拓展治疗边界。Libtayo 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联合在寡转移 NSCLC 中显示出协同效应:SBRT 的 “远隔效应” 可激活全身抗肿瘤免疫,与 PD-1 阻断形成互补,II 期试验中 ORR 达 71%,中位 PFS 达 14.2 个月;在局部晚期胰腺癌中,Libtayo 联合吉西他滨 + 白蛋白紫杉醇的 II 期试验显示,ORR 达 48%,较单纯化疗提升 23 个百分点,中位 OS 达 11.5 个月,突破了胰腺癌免疫治疗应答率低的困境。
三、生物标志物探索:从表达检测到功能预测
功能性生物标志物颠覆传统评估体系。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基于 LAG3 受体激活状态的功能性生物标志物,在区分 Libtayo 治疗获益人群时表现出显著优势 —— 获益组与非获益组的表达水平差异达 51.7 倍(p=0.0379),而传统 LAG3 表达标志物仅显示 6.5 倍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这一发现已应用于 Libtayo 联合 LAG3 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中,通过筛选功能性标志物阳性患者,使联合方案的 ORR 提升至 70%,较未筛选人群提高 28 个百分点。
多维度标志物 panel实现精准分层。目前正在构建的 “PD-L1 表达 + T 细胞浸润状态 + 炎症因子谱” 联合 panel,在 NSCLC 患者中可将 Libtayo 单药治疗的 ORR 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83%。其中,肿瘤微环境中 CD8+T 细胞密度>10 个 /mm² 且 IL-12 水平>20pg/mL 的患者,ORR 达 67%;而 CD8+T 细胞密度<5 个 /mm² 且 IL-10 水平>15pg/mL 的患者,ORR 仅 8%,为临床避免无效治疗提供依据。此外,循环肿瘤 DNA(ctDNA)动态监测也成为疗效评估新工具,治疗 6 周时 ctDNA 清除的患者,2 年 OS 率达 78%,而 ctDNA 持续阳性患者仅 22%,可早期预判治疗应答。
四、给药策略创新:从固定剂量到个体化方案
基于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正在探索中。针对体重<60kg 的患者,III 期试验(EMPOWER-DOSE 1)显示,200mg 每 3 周一次的剂量与标准 350mg 剂量的 ORR(46% vs 47%)和 irAEs 发生率(28% vs 29%)无显著差异,可减少药物浪费并降低经济负担;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通过调整给药间隔(每 4 周一次),在维持疗效的同时将 3 级 irAEs 发生率从 11% 降至 6%。此外,皮下注射剂型的 I 期试验已显示出良好耐受性,给药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与静脉输注相当,为门诊治疗提供便利。
从辅助治疗的突破到功能性标志物的应用,Libtayo 的研究正推动免疫治疗从 “广谱获益” 向 “精准适配” 转型。随着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布,其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边界将持续拓展,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带来更优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