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Ziftomenib 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延长患者获益的临床智慧

        2025-11-06 09:17              


       与所有靶向药物一样,Ziftomenib 治疗后不可避免会出现耐药,明确耐药机制并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是延长患者生存获益的关键。结合临床研究与病例报道,目前已初步明确三大核心耐药机制及相应解决方案。​

       NPM1 二次突变是最主要耐药机制,约占耐药原因的 35%-40%,常见突变位点包括 W288C、F289L 等,这些突变导致 Ziftomenib 与 NPM1c 的结合亲和力下降。针对此类耐药,临床可采用 “联合治疗” 策略:一项小规模研究显示,Ziftomenib 联合 Bcl-2 抑制剂维奈克拉,对 NPM1 二次突变患者的 ORR 达 58%,中位 PFS 5.2 个月,较单药治疗显著提升;此外,联合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也能部分恢复疗效,ORR 达 45%,适合无法耐受强化治疗的患者。​
       旁路信号通路激活占耐药原因的 25%-30%,主要包括 FLT3-ITD 二次突变、PI3K/AKT 通路激活、STAT3 过表达等。这类患者需通过二代测序(NGS)明确激活通路,再选择对应抑制剂:FLT3-ITD 突变者可联合 FLT3 抑制剂吉瑞替尼,ORR 达 62%,中位 PFS 6.8 个月;PI3K 激活者联合 PI3K 抑制剂艾代拉里斯,ORR 达 48%;STAT3 过表达者可联合 JAK2 抑制剂芦可替尼,部分患者可实现疾病稳定。​
       白血病干细胞表型转换占耐药原因的 15%-20%,表现为白血病细胞向更原始的干细胞样表型转化,对 Ziftomenib 敏感性降低。针对此类耐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关键治疗手段 —— 临床案例显示,Ziftomenib 耐药后接受 HSCT 的患者,2 年无病生存率达 42%,显著优于继续药物治疗(12%);对于不适合 HSCT 的患者,可尝试 CD47 单抗(如 magrolimab)联合阿扎胞苷,通过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清除白血病干细胞,ORR 达 38%。​
       此外,定期 MRD 监测能早期发现耐药迹象 —— 通常在影像学或血常规异常前 1-2 个月,即可检测到 MRD 升高,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时间。未来随着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更多靶向耐药通路的药物将进入临床,进一步延长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