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Ziftomenib 的不良反应与科学应对策略

        2025-11-06 09:15              


       尽管 Ziftomenib 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 安全性平衡,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关注其不良反应谱,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最大化治疗获益。​

       血液学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类型,发生率约 85%,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42%)、血小板减少(35%)、贫血(28%),其中 3 级及以上比例分别为 28%、21%、15%。应对策略需分层实施: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治疗前 2 个月每 1-2 周一次),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⁹/L 时,需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注意口腔、皮肤卫生,避免感染;血小板减少患者需避免剧烈活动,血小板计数<20×10⁹/L 时输注血小板,同时警惕颅内出血风险(如头痛、呕吐需立即就医);贫血患者可通过输注红细胞改善症状,血红蛋白<80g/L 时建议输血,同时补充铁剂、维生素 B12 与叶酸,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与疲劳为主:恶心(发生率 32%)、腹泻(25%)、呕吐(18%)多为 1-2 级,可通过饮食调整(少食多餐、避免辛辣食物)与对症药物(恶心用昂丹司琼,腹泻用洛哌丁胺)控制;疲劳(发生率 29%)多为轻度,患者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每日散步 15-20 分钟)即可缓解,无需调整剂量。​
       罕见但需警惕的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发生率 5%)与皮疹(4%):肝酶升高患者需每 4 周监测肝功能,ALT/AST>3×ULN 时暂停用药,待恢复至 1×ULN 以下后以原剂量的 75% 重启;皮疹患者需避免日晒,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严重者(3 级)需口服抗组胺药物并暂停用药。​
       需特别关注的是分化综合征(发生率<2%),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肺部浸润,一旦出现需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10mg 每日两次)并吸氧,同时暂停 Ziftomenib,待症状缓解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治疗。科学的不良反应管理,能让患者在获得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用药安全。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