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Navepegritide(TransCon CNP):从临床突破到患者可及,软骨发育不全治疗的落地之路

        2025-11-06 08:59              


       2024 年美国 FDA 批准 Navepegritide(TransCon CNP)上市,标志着软骨发育不全(ACH)治疗从 “对症缓解” 迈入 “病因根治” 时代。但对全球数百万 ACH 患者而言,这款 “突破性疗法” 的真正价值,更取决于其能否跨越 “研发成功” 到 “患者可用” 的鸿沟 —— 药物可及性、医保保障、临床落地支持等现实问题,正成为决定其最终惠及范围的关键。​

       从全球范围看,Navepegritide 的可及性已开启分层推进模式。在美国,该药通过 “孤儿药” 身份获得 7 年市场独占期,同时被纳入 “罕见病药物报销快速通道”,符合条件的患者可通过商业保险覆盖 80%-90% 治疗费用,个人年均自付金额控制在 1.5 万 - 3 万美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于 2024 年底受理其上市申请,预计 2025 年获批,届时欧盟成员国将通过 “跨境罕见病药物供应协议”,确保患者在获批后 3 个月内获得药物。然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药物引进仍面临挑战: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虽已启动注册流程,但预计 2026 年后才能正式上市;而低收入国家患者目前仅能通过 “同情用药计划” 获得治疗,全球约 60% 的 ACH 患者仍处于 “有药难及” 的困境。​
       中国在 Navepegritide 的落地进程中展现出 “加速追赶” 态势。2024 年 10 月,该药被纳入我国 “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审批周期从常规 3-5 年缩短至 12-18 个月,目前国内桥接试验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 5 家中心启动,初步数据显示中国 ACH 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欧美人群一致,年生长速度提升幅度达 4.8-5.2 厘米,与全球 III 期数据高度吻合。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罕见病保障体系正为其铺路:2025 年新版《国家罕见病目录》已将 ACH 纳入,为后续医保谈判奠定基础;浙江、山东等地率先将 “儿童罕见病药物预付制” 试点覆盖 ACH,患者可凭基因诊断报告提前获得药物,费用由医保与药企按比例分摊,个人自付比例预计控制在 10%-15%。​
       药物可及性的实现,还需配套临床落地支持体系。由于 ACH 治疗需长期监测生长发育、骨龄、肝肾功能等指标,我国已启动 “ACH 专科诊疗中心” 建设,首批 15 家中心将承担药物使用培训、患者长期管理等职能,避免因 “用药不规范” 导致疗效打折扣。同时,药企与公益组织合作推出的 “患者援助计划” 也在推进中,针对低收入家庭患者,治疗满 1 年后可申请免费赠药 6 个月,进一步降低经济负担。​
       对 ACH 患者而言,Navepegritide 的意义不仅是 “长高”,更是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一位参与国内桥接试验的 8 岁患者家长表示:“孩子治疗 6 个月长高 4.2 厘米,现在能自己够到教室的储物柜,不用再依赖同学帮忙了。” 这种从 “生理改善” 到 “心理自信” 的转变,正是药物可及性的终极价值。随着全球协作深化与医保体系完善,Navepegritide 有望在 2027 年前覆盖全球主要市场,让更多 ACH 患者真正享受到医学进步的红利,实现 “从站起来到走出去” 的人生跨越。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