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Navepegritide 的研发历程与罕见病药物研发启示

        2025-11-06 08:57              


        Navepegritide 的研发历程,是罕见病药物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转化的典型案例。从机制研究到最终获批,历经 18 年艰辛探索,不仅为 ACH 患者带来了希望,更为其他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启示。​

       研发的起点可追溯至 2006 年,科学家首次明确 FGFR3 过度激活是 ACH 的核心病因,为靶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2010 年,研发团队发现 CNP 能特异性拮抗 FGFR3,但其短半衰期的特性限制了临床应用。2012 年,团队启动 TransCon 技术平台研发,旨在实现 CNP 的长效化改造,经过 5 年的技术优化,成功合成 Navepegritide 前药。​
       早期研发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儿童罕见病患者招募困难,临床试验难以开展;二是药物长效性与安全性的平衡,需确保 CNP 释放速率稳定且无不良反应。针对招募难题,团队与全球 30 余个 ACH 患者组织合作,建立患者登记系统,仅用 12 个月就完成了 I 期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针对技术难题,通过动物实验与人体 I 期试验的反复优化,确定了 0.4-0.8mg/kg 的剂量范围,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
       2019 年,Navepegritide 进入关键 III 期临床试验,2023 年公布的阳性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为其临床价值提供了权威背书;2024 年获 FDA 批准上市,从提交申请到获批仅用了 8 个月,创下了 ACH 治疗药物的最快获批纪录。​
       Navepegritide 的研发启示在于:一是 “精准靶点” 是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核心,明确病因机制才能实现高效研发;二是 “技术创新” 是突破药物局限的关键,TransCon 技术的应用解决了 CNP 的短效问题;三是 “患者参与” 是罕见病临床试验的重要支撑,患者组织的协作加速了研发进程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