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靶向药物一样,Sevabertinib 治疗后不可避免会出现耐药,明确耐药机制并制定应对策略,是延长患者获益的关键。结合临床研究与病例报道,目前已初步明确三大耐药机制及相应解决方案。

HER2 二次突变是最常见机制,约占耐药原因的 30%-40%,如 HER2 L755S、T798M 等位点突变。这类患者可换用对二次突变有效的 ADC 药物,如德曲妥珠单抗 —— 临床案例显示,Sevabertinib 耐药后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ORR 达 65%,中位 PFS 8.2 个月。
旁路信号通路激活占耐药原因的 25%-30%,如 EGFR 扩增、FGFR1 扩增、PI3K/AKT 通路激活等。针对此类耐药,可采用联合治疗策略:EGFR 扩增者联合 EGFR-TKI(如奥希替尼),FGFR1 扩增者联合 FGFR 抑制剂(如厄达替尼),PI3K 激活者联合 mTOR 抑制剂(如依维莫司)。一项小规模研究显示,联合治疗的 ORR 可达 40%-50%,较单药治疗显著提升。
表型转化(如小细胞肺癌转化)占耐药原因的 10%-15%,这类患者需通过活检明确转化类型,换用相应治疗方案 —— 小细胞转化者可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化疗,部分患者可联合免疫治疗。
此外,定期 ctDNA 监测能早期发现耐药迹象,通常在影像学进展前 2-3 个月即可检测到耐药相关突变,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时间。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