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N 是中国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患者群体庞大,Sibeprenlimab 的中国研发进展与未来可及性,始终是国内肾病领域关注的焦点。

目前,Sibeprenlimab 尚未在国内获批,但相关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大冢制药已在中国开展多项桥接试验,评估其在亚裔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初步数据显示,中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欧美人群一致,UPCR 降幅达 55%-60%,安全性特征无显著差异。考虑到中国 IgAN 患者中 Gd-IgA1 相关致病机制与欧美人群相似,推测其在中国患者中可获得与全球试验一致的疗效。
可及性方面,若其顺利在美获批,预计将加速在中国的上市进程,有望于 2026 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参照 Nefecon 等同类药物的准入路径,Sibeprenlimab 大概率将通过 “临床急需境外新药” 通道加快审批。在医保准入上,其针对病因的治疗优势符合医保目录对创新药物的纳入标准,若能在上市后通过谈判进入医保,将大幅降低患者负担。此外,大冢制药已与国内罕见病公益组织沟通,计划在上市后推出患者援助项目,进一步提升药物可及性。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