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满足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需求,联合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发展趋势。Zepzelca(芦比替定)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正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疗法开展联合探索,以期进一步提升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芦比替定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两者作用机制具有协同性:芦比替定通过损伤肿瘤细胞 DNA,引发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释放肿瘤抗原,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PD-L1 抑制剂)可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 T 细胞等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2023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公布的一项 Ⅰb/Ⅱ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芦比替定联合帕博利珠单抗(PD-1 抑制剂)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 4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2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1.6 个月,较芦比替定单药治疗(ORR 35.2%、OS 9.3 个月)显著提升,且 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主要为免疫相关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目前,该联合方案的 Ⅲ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若结果积极,有望成为复发小细胞肺癌的新标准治疗方案。
芦比替定与靶向药物的联合探索也在逐步推进。小细胞肺癌虽缺乏明确的驱动基因突变,但部分患者存在 MYC 扩增、FGFR 通路异常等靶点。临床前研究显示,芦比替定与 FGFR 抑制剂联合可增强对 FGFR 异常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 MYC 抑制剂联合则可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 修复能力,提高芦比替定的疗效。目前,相关 Ⅰ 期临床试验已启动,初步结果显示联合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在部分患者中观察到肿瘤缩小,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芦比替定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也在探索中。例如,芦比替定联合依托泊苷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 ORR 40%、中位 OS 10.2 个月的疗效,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可通过剂量调整控制。未来,随着联合治疗研究的深入,芦比替定有望在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甚至后线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