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Zepzelca(芦比替定)的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2025-11-03 09:02              


       任何一款新药在投入临床应用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Zepzelca(芦比替定)也不例外。对其临床研究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不仅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这款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能为临床医生的用药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 Ⅱ 期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 105 例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患者芦比替定 3.2mg/m²,每 21 天静脉输注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可评估疗效的 102 例患者中,有 36 例患者达到了客观缓解,客观缓解率(ORR)为 35.2%。这意味着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芦比替定治疗后,肿瘤病灶出现了明显的缩小或消失,治疗效果显著。在缓解持续时间方面,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5.3 个月,这表明患者在获得缓解后,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病情的稳定,避免肿瘤快速复发。​
       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是评估抗癌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在这项研究中,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3.9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 9.3 个月。与以往针对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案相比,芦比替定在这两项指标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传统治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通常在 2 - 3 个月左右,中位总生存期在 6 - 8 个月左右,而芦比替定能够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延长约 1 个月和 1.3 个月,这对于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安全性方面,芦比替定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 1 - 2 级,通过对症治疗或调整用药剂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了 3 - 4 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但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也能够得到控制,并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相关死亡事件。

(责任编辑:香港祺昌医药公司)



联系祺昌

24小时服务热线:(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

祺昌医药有限公司官方微信